庙上村地处怀柔西部山区,四面环山,只有东南沿山沟有一条狭窄出口,西北部邻延庆县,西南邻昌平县。全村有20多户,分住上下十里的沟谷中。1940年属我抗日政权——昌(平)延(庆)联合县第二区。周围延庆的大庄科、罗台子,怀柔的杏树台、二道关等都安有日军、伪满洲军的据点。

1940年,区委书记高万章(高万丈)来到庙上村开辟工作,住在贫农王起田家里,找贫苦农民谈话,宣传党的抗日救国主张,讲解党领导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,建立民主政权,人民当家作主人的革命道理。经扎根串联、宣传教育,1940年下半年,在庙上村陆续发展了王起田、齐利田、韩存好、王起立、韩存稳等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。入党时,多数人举行了入党仪式,进行宣誓,誓词是:听党的话,革命到底,保守党的秘密,永不叛党。1940年10月建立了党支部。齐利田任支部书记,韩存好为宣传委员,王起田为组织委员。这是怀柔区建立最早的中国共产党支部。
庙上村党支部建立后,高万章多次组织党员到昌延县的莲花山等地参加党员训练班。通过学习教育,党员初步了解了党的基础知识,党的宗旨和奋斗目标,大大提高了在艰难困苦环境中英勇斗争,争取抗日民族解放胜利的认识程度。庙上村共产党员,对敌斗争坚决勇敢,在各项工作中成为骨干,他们经受了严酷的考验,自觉遵守党的纪律,严守党的秘密。抗日战争时期,庙上村储存的军粮没少一粒,子弹没缺一颗,来往于庙上村的共产党、八路军干部没有一个在这里被捕或遇难。
1940年至1942年,敌伪对我抗日根据地频繁扫荡,大肆蚕食,建据点、修围子,实行“三光”政策,制造无人区。敌人四次搜剿庙上村,放火烧房四次,连狗窝也没剩。在这严重形势下,庙上村党支部带领群众坚持抗日斗争,站岗放哨,锄奸防敌,传递情报,掩护干部,护理伤员,拆围子,缝军衣,做军鞋等。庙上村党支部建立后,在抗日战争时期,紧紧依靠群众,带领群众充分发挥了战斗堡垒作用,共产党员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,在怀柔区党组织建设发展历程中,谱写了光辉的一页。庙上村的干部、党员及广大群众,每忆起革命战争年代那峥嵘的岁月,不禁想到将他们引上革命之路的区委书记高万章,村里一直流传着称赞他的一段顺口溜:“个子高,身体壮,军人作风斗志旺。率领区委来庙上,声东击西山上闯。汉奸特务记上账,罪大恶极枪子撞。忆党史,庙上党支部是他创——区委书记高万丈。”
高万章在怀革命活动
高万章(高万丈)(1915—2004),河北省宛平县(现北京市门头沟区)人,1933年4月参加革命工作,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。抗日战争前夕,被北平的国民党警察逮捕,证据是高邮寄的一包宣传抗日的书籍,恰遇当时的法警也是地下共产党员,择机用《三侠五义》之类的小说,换掉了抗日书籍,高万章得以释放。1940年1月,由平西调到平北,任昌(平)延(庆)联合县第二区区委书记。同年10月,高万章在庙上村创建党支部后,带领二区区委经常住在庙上村,开展抗日活动。

宣传抗日思想,建立区、村抗日政权。二区位于怀柔、昌平、延庆三县交界,包括今怀柔的庙上、二道关、杏树台、黄花城、鹞子峪、撞道口一带,延庆的永宁,大观头、罗家台子一带和原属昌平的莲花山、汉家川、太平庄一带。初到二区只身一人,以教书先生做掩护,以莲花山为依托,开辟工作。因当时很少印写文字,又语音相混,老百姓均称其高万丈。高万章走村串户,宣传群众,组织群众,紧紧依靠群众,讲解爱国抗日道理,陆续建立了区、村政权组织,这时上级也陆续派来了区长、武委会主任及工作人员,一些村先后建立了工会、农会、武委会、自卫队、游击队等。
收编土匪,改造成区游击队。高万章首先收编了二区内20多人的土匪,经过教育训练,编为区游击队,派去共产党员担任领导职务。这支队伍在1940年—1942年发挥了很大作用,打日寇,灭伪军,大大削弱了敌人的气焰,鼓舞了群众抗日斗志,同时减少了对老百姓的骚扰。
捣毁敌警察局。二道关要设警察局,高万章了解后,率领游击队、自卫队前去破坏,敌人盖起一所房,给他烧一所,盖起警察所,夜间去又都给烧了,斗争几次,敌人在二道关警局始终没能设起来。
镇压汉奸。二道关有一个甲长,不支持抗日,亲敌,资敌,群众十分愤恨。高万章多次找他讲道理仍不听,这是一个大村,处在交通要道,村里抗日工作很难开展,为了打开工作局面,高万章决定铲除汉奸。一天凌晨,高万章和区自卫队魏兴顺(延庆人)二人突然闯进甲长家,把他拽出村外枪毙了。镇压了汉奸特务,震慑日伪敌人,抗日工作也慢慢开展起来了。
运回烈士遗体安葬。日本鬼子在慈母川抓捕了二区工作人员刘兆祥,押解到二道关杀害。高万章得知情况,心情十分难受,刘是高万章在汉家川最早发展的共产党员,此人斗争坚决,表现出色。高万章决心把刘的遗体运回。他不顾个人安危,找到二道关甲长,交待他把遗体装进棺材,送回刘的家乡莲花山太平庄村,交给家属将其安葬。烈士遗体有了归宿,也安抚了亲人。
破坏修围子。1941年3月日伪在昌延二区二道关、鹞子峪一带修围子,强迫老百姓搬进围子,便于对群众统治,同时妄图隔断我县、区干部与群众的联系。高万章采取了针锋相对的斗争,他带领二区区委制定了抵抗修围子的六条措施:(1)开展合法斗争,提出等春耕完了再修,拖延时间。(2)公开抗修,春耕过后,提出八路军不叫修,修也得拆保不住。(3)修围子,组织群众留出暗沟,以备急用时的暗道。(4)消极怠工,搪塞敌人。(5)乘敌人不备突击拆毁。(6)在村外搭窝棚、打窑洞,分散移住,不进围子。高万章还亲自混在修围子的群众中,宣传六条措施,夜间率领群众拆围子。一次高万丈混在修围子的群众中,开展工作,突然被敌人包围,高万章机警地混了出来,跑到山上,回首打了一阵枪弹,敌人弄不清情况,吓得慌忙逃跑了。
发展党员,建立党组织。高万章来到昌延二区,就十分注意发展党员,建立党组织工作,每到一村,在可靠的贫雇农家落脚,访贫问苦,扎根串联,建立通讯点,这些通讯点都是基本群众,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教育和考验,发展为共产党员。二区先后在庙上村、太平庄村、场房沟村(延庆)等发展了党员,建立了村党支部。二区在昌延县发展党组织是比较先进的,当时就有完备的统计数据,雇农党员占17%,贫农党员占69.5%,中农党员占23.5%。高万章注意对党员的培养教育,先后组织新党员到莲花山培训,截止到1941年冬已办2期,共培训党员46名,培训班上讲解党的基本知识,对党员进行党性和革命气节教育。经过培训,党员进一步明确了在斗争中必须起模范带头作用,因而带动了群众的抗日积极性。
经难历险,顽强坚持斗争。高万章担任二区区委书记,正是抗日战争进入最艰难阶段。敌人搜捕扫荡,实行“三光”政策,二区周围有9个据点,斗争环境极其危险。初到二区,白天趴山头,夜晚入户开展工作,即使晚上住村里,一宿也要转移三、四个村子。白天走在路上警惕也要特别高,不定什么时候碰上敌人、特务、汉奸、叛徒,脑袋随时别在腰带上,危险随时发生。和上级县联系也很少,有时俩、三个月也联系不上,听不到上级精神。派来一个区长,被捕了,提拔了一个区长,叛变了,经常是孤身作战。一次在汉家川河南场房沟村召集区干部开会,敌人来了,赶紧跑,分散跑,往山上跑,敌人在后面追,机枪嘟嘟嘟地打,高万章手不知怎么碰了一块,血滴滴答答地流,哎呀一声,抹脸上也是血,顾不得疼,还是赶紧跑,最后跑出去了,一看是手上蹭去一块肉,血流不止,弄了一身,这场景是平平常常的,不知经历了多少次。
狱中坚持斗争。由于叛徒告密,1942年10月24日,高万章被捕,敌人将他押到大庄科,再到四海。在四海,敌人拘捕了很多他们认为是可疑分子的老百姓,其中确实有共产党员和抗日积极分子,让高万章指认,高万章厉声说道:“就我是共产党员。”敌人打好的算盘落了空。最后把他押到永宁监狱,在狱中没有暴露任何秘密。在永宁他结识了滦昌怀第一区(大地、八道河、庄户、沙峪、渤海所)区长李芳龄,协助李区长在狱中鼓励狱友保守秘密,坚持斗争。他们对一个有变节行为、原为李区长的通讯员,进行了批判和清算,有时不给他饭吃,让他吃剩饭,不让他睡觉,把他挤到一边,以此教育狱友。
再到怀柔,负责《冀热察导报》出版工作。高万章在敌人监狱中被关押88天,因没有更多证据,于1943年1月低被放了出来。出狱后,回平西中央分局报到。曾在盂平联合县工作,后任张家口市第九区区长。1946年5月,冀热察区党委副书记牛树才找高万章,要其到平北参加筹办《冀热察导报》事宜,见高万章身体不好,特批给骡子一头,以供骑行,又配一名通讯员。
1946年12月下旬,高万章再次来到怀柔,与冀热察区党委驻在沙峪一带,负责《冀热察导报》出版工作,高主要负责筹办印刷机械和印务工作。《导报》最早出版的是油印、石印报纸。当报社转驻沙峪、渤海所一带,已出铅印报纸,随解放战争形势发展,1947年9月冀热察区党委迁到宝山寺,报社也迁到西黄土梁村一直住到1948年底。期间工作,也是费尽心血,历经辛苦,先是从承德搞到机器,运到平北,形势紧张时又运到平西掩藏起来。报社转到沙峪后,又从赤峰筹到机器运来,再运到宝山寺,此时是平(北平)张(家口)沿线战役打得最激烈的时期,印刷机械十分笨重,来来往往搬运十分困难。高万章很好地完成了任务,保证了《冀热察导报》的出版发行。《冀热察导报》刊登了许多关于怀柔内容的文章,怀柔在冀热察地区是见报最多的。怀柔的土地改革、支援前线、生产运动得到《冀热察导报》的帮助、指导也是最多的。
1948年12月,高万章离开怀柔,先到张家口市工作。新中国成立后,调到山西省工作,历任大同市组织部干事,建工局副局长,市劳动局党组书记、局长,市计委副主任。1982年12月离休。
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再经磨难。1966年“文化大革命”时期,高万丈第三次住进监狱,再经磨难。原因一是担任昌延二区区委书记被捕,押进敌人监狱,后来竟能生还?经调查,有经办此案的日本宪兵队永宁监狱的东北人士还健在,证明高万章确无任何变节行为。二是高万章最初入党手续可疑,戴上了“假党员”的帽子。可幸的是找到了高万章入党介绍人马建民做了证实,摘掉了“假党员”的帽子。马建民1932年受中共北京市委派遣,到平西宛平(门头沟)田村高小,以教师身份开展党的工作,发展了包括高万章等人入党,并成立了中共宛平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,建立了第一个中共宛平县委员会。马建民河北深泽人,1938年担任中共安国县第一任县委书记,是《青春之歌》作者杨沫丈夫,将杨沫领上了革命之路。新中国成立之初,曾担任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、副校长等职务。
高万章在怀柔工作前后两段共五年(1940—1942)(1947—1948),正是历史上风云激荡,血火相拼的年代,他把青春和血汗洒在了怀柔,怀柔也没有忘记这位革命前辈,曾多次派人前往拜访慰问,高万章总是热情地接待每一次来访,在介绍完自己的经历后,常常是十分谦虚又感慨地说,和我一起参加革命的同志,能活到新中国的很少,赶上改革开放好日子的仅我一人而已,和他们相比,我已经是很幸运的了。平凡的话语,令造访者感动、敬佩和深思。
高万章同志于2004年病逝,终年89岁。